新聞詳情
農業部鼓勵各地開展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 鄉村或再成為互聯網新風口瀏覽數:82次
如今,隨著“互聯網+”逐漸進入農業生產、農村生活的各個角落,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成為互聯網和農業跨界融合的新途徑。 那么,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如何建設?近日,農業部辦公廳發布了《關于開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》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 基本原則 意見提出,要堅持政府引導、市場主體,堅持創新驅動,堅持綠色發展,堅持合作共贏,堅持試點先行。在省級農業部門積極組織開展試點建設與探索的基礎上,優先選擇政府支持力度大、企業建設積極性高、主導產業定位準確、對農民增收帶動明顯、持續運營能力強的小鎮作為全國性試點,逐步示范推廣、穩步推進。 建設目標 意見提出,目標力爭到2020年,在全國范圍內試點建設、認定一批產業支撐好、體制機制靈活、人文氣息濃厚、生態環境優美、信息化程度高、多種功能疊加、具有持續運營能力的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。 試點任務 建設一批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 各地要將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、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鄉鎮等相結合,建設一批產業“特而強”、功能“聚而合”、形態“小而美”、機制“新而活”的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,推動設施農業、畜禽水產養殖、農產品流通加工、休閑農業等領域的創業創新。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和互聯互通,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,加快水電路、信息通信、物流、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,加大農村資源、生態、環境監測和保護力度,建設和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云平臺,提升教育、醫療、文化、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,推動電信、銀行、保險、供銷、交通、郵政、醫院、水電氣等便民服務上線,深度挖掘小鎮產業價值、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,實現農業特色產業推介、文化歷史展示、食宿預定、土特產網購、移動支付等資源和服務的在線化。 案例 余姚智能機器人小鎮 浙江余姚計劃在2018年建成智能機器人小鎮。以打破國外壟斷、實現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為使命,目標是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機器人核心部件研制引領區、機器人高端人才集聚區、機器人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展示區。 小鎮規劃布局“一心”、“一帶”、“四區”的空間結構:“一心”是創業服務中心:中心位于云山浦西側,千才路與千智路之間,內含長三角創業服務中心、小鎮客廳及機器人展示交易中心;“一帶”是生態景觀帶:建設走廊綠化景觀,發揮更好的景觀、生態、休閑和防護功能;“四區”分別為“生活居住區”、“教育研發區”、“核心部件制造區”和“旅游配套區”。 探索一批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經濟是驅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新引擎。各地要因地制宜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,融合生產、生活和生態,結合文化、產業和旅游,探索適合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新產業、新業態和新模式,最大限度挖掘和釋放數字經濟潛力,實現對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,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。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利用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創業創新,培育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、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。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,在大田種植、設施農業、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加大物聯網技術應用。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,加強網絡、加工、包裝、物流、冷鏈、倉儲、支付等基礎設施建設,完善農產品分等分級、包裝配送、品牌創建、文創攝影、冷鏈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,結合農產品電商出村試點,打造農產品電商供應鏈,加強農產品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在線銷售。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,完善數據采集、傳輸、共享基礎設施,建立數據采集、處理、應用、服務體系,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。加快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信息服務業,與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統籌推進,構建新型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,加強農業金融、農機作業、田間管理等領域的社會化服務。大力發展社區支持農業、體驗經濟、分享經濟等多種業態,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 案例 蕭山空港小鎮 浙江蕭山空港小鎮依托航空特色,集聚電商物流巨頭,抓住跨境電商發展機遇,在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和“互聯網+”背景下,積極打造蕭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樣本,是蕭山發展“互聯網+”的高地。 通過三年多的建設,蕭山空港小鎮已經建立起了空運、航運、鐵路、公路等多形式聯運智能化物流網絡體系,并積極向電子商務、物流裝備制造延伸,以打造浙江唯一、國內領先、有影響力的空港特色小鎮。其構建的以智慧云、智能鏈、智通關、智生態(4I)為核心的“智慧物流”體系,使其完成了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,半年線上交易額超20億的迅速發展。 培育一批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業品牌 農業品牌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重要抓手。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,突出農業產業特色,聚焦優勢品種,建立農業品牌培育、發展、監管、保護以及誠信管理制度,重點打造一批區域特色明顯、產品品質優良、質量安全體系較為健全、生產方式綠色生態、市場競爭力強、適合網絡營銷的農業品牌,帶動傳統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提高質量、效益和競爭力。利用物聯網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,增強農業全產業上下游追溯體系業務協調和信息共建共享,強化產地環境監測、生產資料監控、動物疫病與衛生監督,增加消費者信任度,提升標準化程度。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、工具,發展農業電子商務,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路徑,打造網絡品牌,實現優質優價。用互聯網打造小鎮對外窗口和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,利用新媒體等網絡傳播手段,加大小鎮特色產業、產品宣傳推介力度,實現生產和消費需求的精準對接。 案例 清新農業小鎮 在廣州清新縣的品牌建設平臺上,電商企業并不是孤獨的舞者,在他們身前背后,還有金融機構、大眾媒介等,伴隨著“互聯網+”的節拍與之共同翩翩起舞。 在金融活水的澆灌之下,“金門香瓜”、“清新檸檬”、“石湖番薯”、“清西火龍果”等散發著濃郁清新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逐步聲名遠播,相關產品銷售價格也平均提高了30%以上。 此外,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,由當地食品公司和科技公司共同發起實施的“互聯網+清遠雞”計劃,旨在借助互聯網,把“清遠雞”養殖標準全面應用到養殖、屠宰、配送、烹飪等環節。同時,消費者通過微信等軟件平臺,可以隨時隨地了解“清遠雞”的生長、加工和流通情況。建設“清遠雞”大數據中心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、垂直電子商務平臺和網上博物館,成為這一計劃的主要支撐。 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機制 可持續發展機制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重要保障。完善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政策體系,探索“政府引導、市場主體”的建設模式,構建小鎮共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機制。創新投融資機制,拓展融資渠道,鼓勵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,鼓勵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。深化便利投資、商事仲裁、負面清單管理等改革創新,構建項目選擇、項目孵化、資金投入和金融服務的市場化機制。完善利益分享機制,實現政府得民心、企業得效益、農村得發展、農民得實惠的綜合效果。 案例 云棲小鎮 云棲小鎮位于浙江杭州,四面環山,小鎮著力建設以云計算為核心,大數據和智能硬件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。 園區總用地面積為227公頃,規劃建筑面積212.95萬平方米,已建成20萬平方米。云棲小鎮建設一年后,發展非常迅速。 云棲小鎮已引進了各類企業328家,其中涉云企業255家,阿里云、富士康、英特爾都是小鎮居民。產業覆蓋APP開發、游戲、互聯網金融、移動互聯網、數據挖掘等各個領域,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云計算產業生態 |